2005-09-06

是誰的?

在感言裡面,
我曾經提過,人生雖然是自己的,不過最精彩的部份往往少不了有別人的參與。
這是事關回憶的樂觀詮釋,想起這句我仍盈著滿心感謝。
但是人總不會忘記,我想大家也不會,
回憶也有錐心入骨的部份。也就是說,
人生的確是自己的,不過最無法承受的部份往往總是有別人的介入。

回憶抹滅不去的前提下,
我們往往能問自己的就是當下的人生是什麼。

猶記,當我有一次,
失去了我作為一個存在,認為十分重要的某個單元時,
姑且不去提及一些地動天搖的哀慟,不去談論一些憤世嫉俗的情感批判,
更不要扯到什麼精心策劃卻不了了之的復仇意念。

當時我的存在,對於這個單元的失去,
我從我滿是混亂的腦袋裡,倒出了一個結論:
「這個失去讓我的人生自此少了什麼了...」

這是十分荒謬的一句話。

當時的人生因為原有單元的參與,或精彩,或創痛,
但是確定的是,
當時自己的存在已經將這個人生視為完整的人生了。
時至今日才有點點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真正的人生不過是充滿了單元間來來去去痕跡的集體結合,
今日自己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充滿著形形色色的單元來影響著你對人生的詮釋、態度與看法?
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老想著“要是我當時沒這樣,現在會不會是那樣?“
不是嗎??

當時你花了十噸淚水送走的那個人、那個海灘、那叢棕櫚樹,
不過是你當時價值系統下,視為十分重要的情感單元,
淚水存在的目的,或許是對未來、對存在價值的質疑與懸而未決做出的反應,
而非來自真正的哀傷、真正的痛。

又或許,即使淚水是來自真正的悲傷與痛,
也只是你自己和悲傷、和痛這些單元之間的問題,
無關那個人、那片海岸圖像、更不是那熱帶植物的心象。

將這樣的論點用更高的角度來看,
當時的你我,和現在的你我,都在迎接,
迎接自己情感、物質、感官、想法的建立、連結、處理與失去
當時的你我,和現在的你我,都在放開,
放開另一種情感、物質、感官、想法的建立、連結、處理與失去。

這一切的集合,都是我,都是你,在執行、在處理、在詮釋,自己的人生
套句政治經濟學的詮釋觀點
這是一個集體的動態過程。

只看過程、只看結果,都是不足,
重點是,你沒法不執行、不處理、不詮釋,自己的人生。

或許我們只能確實地問,這人生,是誰的?

1 則留言:

tykuo 提到...

你的選擇,
涉及到存在的決定權
身為一個不虔誠的天主教徒。
我還是想把這決定權交給上帝。

然後珍惜祂所恩賜的(有限)決定權。

能不能把存在當作一種無機的組裝,
這道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決定是要把存在的位置,放在插頭插座之間的有無關係、或是混沌理論之間的瞬息萬變囉。

我想,這是我們可以決定的,但是不是我們想簡單就可以簡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