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思考的不只是傷痕,更有亙古難變的人性:Black Book by P. Verhoeven
二次大戰晚期,德軍佔領荷蘭期間,原是一位歌手的猶太女孩Rachel藏身於荷蘭農村,但仍被德軍發現,他與家人找到機會和一群猶太人準備搭船潛逃,途中被德軍抓到,全家的人都被射殺,只有逃的快的Rachel倖存。輾轉地,為反抗軍所救的她,改名Ellis並加入了當時的荷蘭抵抗運動(Dutch Resistance)組織,借其美色,Ellis成為了納粹軍官Müntze的紅粉知己,不過實際上,她是抵抗組織的臥底,之後,這個猶太女孩所經歷的將是一段諜對諜、狗咬狗、正邪難辨卻又生死交關的生存歷險。
有關於二次大戰的題材(尤其是有關猶太人角度的),在冷戰之後常以「療傷」的成分居多,不管是「辛德勒的名單」還是「美麗人生」這些具有代表性的電影,不過在這類影片出現之前,二戰電影毋寧是十分「榮譽」取向的,不管是古典戰爭片的【最長的一日】,還是娛樂成分稍高的諜報動作片(像是【六壯士】),都將二戰的正邪對立氣氛以及刻板角色定義作了大量的運用。不過我們沒有必要在這裡作更仔細的電影史介紹,這裡只是想和大家談談這部荷蘭電影,由Paul Verhoeven導演的【Black Book】(荷蘭文原名Zwartboek)(快點看看導演的連結,看看他在好萊塢的「豐功偉業」)。這部電影堪稱2006年荷蘭年度風雲電影,不只是賣座之最,更是得獎之最。看完這部電影,你應該也會感受到這部片高度的感染力,然後在得以喘息的片刻裡作更有層次的思考。思考的不是邪不勝正的熱血激昂,也不是人道角度的原諒療傷,而是了解人性多個面向的存在。
本片從納粹對佔領區壓迫的背景下開展,無所不用其極的納粹固然不可原諒,起而抗之的抵抗組織也不是完全就是善的代表。基本上,因為參與的人立場背景各有不同,所以除了和納粹對立的立場是明確的,所有人都是灰色的,在這個有共產主義者、民族主義者、乃至於士農工商龍蛇雜處的組織裡面,只有有心機,有企圖的人(姑且不論他們的企圖為良為惡,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都為了自己),能夠真正帶領這個鬥爭局面的結構性發展,並得以和強大的納粹抗衡。那些為了生存(像Ellis)、理想(如片中一位參與反抗,卻被殺人嚇的半死的讀書人),比較單純的人,就只能不斷的接受人命如棋子,形勢比人強的殘酷現實了。而納粹陣營中的內部鬥爭,也不亞於他們的對手,能夠在這淌混水中全身而退,真的算是一種恩典了。
總結來說,「權」「錢」和「勢」才是這場戰爭中的決定關鍵,也是戰爭勝敗與否的指標(輸的真的是德國人嗎?贏的那方後來真的贏了嗎?看看結尾吧...),某方面有點悲哀的是,這更是時代巨輪推動的動力,因為這些因素,在現在的政治與社會模式中,其實和當時的情勢相差無幾,只是流的血少了點,這樣的想法對應在結局中Ellie在河畔的沉思,或許我們現在除了療傷(甚至遺忘),也不能再多做什麼了...。
放下思考的層面,這還是一部讓人屏息的影片,導演對劇情與節奏的掌握十分優秀,整部片幾乎沒有冷場,但也沒有交代不清的問題,場面調度緊湊而又寫實,演員表演也十分精采,飾演Ellis的Carice van Houten可以說「犧牲」不小,但也是整部片的靈魂所在。這讓我十分期待她在世界電影舞台有更精彩的下一步。
此外也提醒大家注意一下飾演抵抗軍醫生Hans的Thom Hoffman,他真像好萊塢的Kevin Spacey!
綜合來說,這是一部在許多面向都可以帶來很棒觀影經驗的影片。值得一看,我想這篇文章的重點也只有這句了,哈!
有關於二次大戰的題材(尤其是有關猶太人角度的),在冷戰之後常以「療傷」的成分居多,不管是「辛德勒的名單」還是「美麗人生」這些具有代表性的電影,不過在這類影片出現之前,二戰電影毋寧是十分「榮譽」取向的,不管是古典戰爭片的【最長的一日】,還是娛樂成分稍高的諜報動作片(像是【六壯士】),都將二戰的正邪對立氣氛以及刻板角色定義作了大量的運用。不過我們沒有必要在這裡作更仔細的電影史介紹,這裡只是想和大家談談這部荷蘭電影,由Paul Verhoeven導演的【Black Book】(荷蘭文原名Zwartboek)(快點看看導演的連結,看看他在好萊塢的「豐功偉業」)。這部電影堪稱2006年荷蘭年度風雲電影,不只是賣座之最,更是得獎之最。看完這部電影,你應該也會感受到這部片高度的感染力,然後在得以喘息的片刻裡作更有層次的思考。思考的不是邪不勝正的熱血激昂,也不是人道角度的原諒療傷,而是了解人性多個面向的存在。
本片從納粹對佔領區壓迫的背景下開展,無所不用其極的納粹固然不可原諒,起而抗之的抵抗組織也不是完全就是善的代表。基本上,因為參與的人立場背景各有不同,所以除了和納粹對立的立場是明確的,所有人都是灰色的,在這個有共產主義者、民族主義者、乃至於士農工商龍蛇雜處的組織裡面,只有有心機,有企圖的人(姑且不論他們的企圖為良為惡,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都為了自己),能夠真正帶領這個鬥爭局面的結構性發展,並得以和強大的納粹抗衡。那些為了生存(像Ellis)、理想(如片中一位參與反抗,卻被殺人嚇的半死的讀書人),比較單純的人,就只能不斷的接受人命如棋子,形勢比人強的殘酷現實了。而納粹陣營中的內部鬥爭,也不亞於他們的對手,能夠在這淌混水中全身而退,真的算是一種恩典了。
總結來說,「權」「錢」和「勢」才是這場戰爭中的決定關鍵,也是戰爭勝敗與否的指標(輸的真的是德國人嗎?贏的那方後來真的贏了嗎?看看結尾吧...),某方面有點悲哀的是,這更是時代巨輪推動的動力,因為這些因素,在現在的政治與社會模式中,其實和當時的情勢相差無幾,只是流的血少了點,這樣的想法對應在結局中Ellie在河畔的沉思,或許我們現在除了療傷(甚至遺忘),也不能再多做什麼了...。
放下思考的層面,這還是一部讓人屏息的影片,導演對劇情與節奏的掌握十分優秀,整部片幾乎沒有冷場,但也沒有交代不清的問題,場面調度緊湊而又寫實,演員表演也十分精采,飾演Ellis的Carice van Houten可以說「犧牲」不小,但也是整部片的靈魂所在。這讓我十分期待她在世界電影舞台有更精彩的下一步。
此外也提醒大家注意一下飾演抵抗軍醫生Hans的Thom Hoffman,他真像好萊塢的Kevin Spacey!
綜合來說,這是一部在許多面向都可以帶來很棒觀影經驗的影片。值得一看,我想這篇文章的重點也只有這句了,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