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5

城市與生活的影像,在那個時代:Menschen am Sonntag/ People on Sunday by C & R Siodmak, E. G. Ulmer and F. Zinnemann

當有機會可以看到一部年紀比你大很多、但是表演動作卻挺快的影片時(我每次看默片時都有一種在看片子快轉的感覺,不過這其實是年代遞嬗下的技術性轉變),我總不自覺地意識著這段影像的時間性意義的自身思考,多過對於故事閱讀的結構咀嚼,畢竟這些影像與聲音已經是歷史的一部份,去評論它的好壞就像定義歷史的證據一樣,主觀的有點沒有必要。

這部在1930年上映,由四位導演與五位非專業演員共同拍成的【星期天的約會(Menschen am Sonntag/ People on Sunday, 1930)】,倒是一部在戲劇性上頗有趣味,同時在紀錄意義上也充滿影像意義的默片作品。對照柏林在歷史上的演進,還有作者們後來的際遇,這部片在膠捲上紀錄的那段屬於德國人忙碌卻也安逸的戰間時光,更突顯了這部片在影像上的珍貴意義,這倒不是什麼技術上的解讀可以定義的。

這部片算是一部追女仔的假日遊記,特別的是,都是由真人主演,不只姓名不變,連職業都和片中一樣,而且拍完這些演員也繼續去做他們原來的工作,真是典型的柏林素人。

Wolfgang在街上偶遇Christl,在一番小搭訕之後,男方約女生禮拜天一起去湖邊野餐,另一頭,Wolfgang的好朋友、計程車司機Erwin也是這次野餐的成員,不過她的模特兒老婆Annie卻有一搭沒一搭地不太鳥這個出遊計畫,到了禮拜天出發時,挖不起老婆的Erwin只好自己先出發。還好,一起來玩的Christl還帶了她的正妹好友Brigitte,這讓兩個男生覺得這次出遊更好玩了...。

上面這些情節其實放在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好像也很合理(只要不要偏執地扯到什麼網友出遊之後發生情慾犯罪之類的狀況...天啊,時代還真是不同了哩!),編劇Billy Wilder(對,就是那個後來在美國拍了很多重要電影的Billy Wilder,看片中男女的生動往來,後來他能創作出【七日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 1955)】、【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 1959)】等經典喜劇,倒也是有跡可循)是以「生活」這個命題為出發點建構出整個故事梗概,在描寫當代德國年輕人那種無憂無慮生活的基調下,當時同樣也是年輕人的導演們,將男女之間那種交雜了矜持、想要又吃味的感覺在角色互動中展現得饒富趣味。

片中除了描寫主角們的互動之外,導演還透過鏡頭捕捉了許多柏林市區民眾的假日生活片段,有人在陽台曬太陽,有人在路邊的水池玩水,有人汲汲營營,有人卻也漫無目標地走著。這段時光或許對當時的人來說俯拾即是,但是誰知道過了幾年,這個城市將成為希特勒的獨裁中心,而這部影片的年輕編導們也隨著戰爭的興起,離開了他們所珍視紀錄的這個城市,到了大西洋彼端繼續他們的創作生涯,影響著美國電影之後的風格歷史(除了廣為人知的Billy Wilder,當時誰想到導演之一的Fred Zinnemann會拍出【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這樣有名的美國電影?更不用說其他幾人更是當代黑色電影的重要主導人物)。對照戲裡劇外,這樣的時光可能平凡,但也是一種不平凡的曾經存在。【星期天的約會】給觀眾的不只是生活時光的情趣分享,也是歷史印記的對照紀錄。

看完這樣的片子,你不一定會更喜歡電影這項玩意,但是卻真的會時不時地讓你跨越實體上感受的當下,想像著曾經在這個空間,但在不同時空的某段吉光片羽,尤其是你已生在日新月異的城市文明、成為與時代脈動休戚與共的一份子時。

想起來,有某些時候,還真是想多聽到、讀到、看到一些屬於不同時代的台北城市故事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