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7

到了逃離的時候,喃喃自語便不再必要:Hayat var/ My Only sunshine by R. Erdem

Hayat住在伊斯坦堡市區以外的河邊,和他的爸爸與爺爺同住。

Hayat的爸爸是個在伊斯坦堡港邊穿梭的船夫,整天除了丟私貨、拉皮條,就是用船接Hayat到城裡上下學;爺爺則是個沒有氧氣筒、煙酒和貧嘴就會死的病人(這真是一個犯賤的組合)。Hayat的媽媽已經不屬於這個家庭,她已經和Hayat的爸爸離婚,和一個警察另組家庭,還生了一個捧在掌心的小男孩兒。

身邊都是這樣的親人,似乎也註定了Hayat很難過著所謂快樂又健全的生活。而這樣的不完整在她初經來潮的這一年,也給她帶來更多的壓力與困擾。儘管這些糟透的日子有沒有結束的一天,整天沒幾句話卻總愛低語吟喃的Hayat卻慢慢意識到,自己需要擺脫這樣的生活...。

這部由Reha Erdem編導的土耳其電影【我的陽光(Hayat var/My Only Sunshine, 2008)】是段以伊斯坦堡低下社區為背景的故事。本片的土耳其片名"Hayat var"是"there is life"的意思,但是這個有種希望意味的辭彙在這裡卻用在Hayat這個沒人疼愛(或者說沒有人懂得怎麼疼愛)的可憐女孩身上,並以此為開端,為我們投射出一個伊斯坦堡港邊地帶的人情縮影與社會觀照。

說實在的,Hayat在故事裡真的是一個很沒有存在感的女生,爸爸沒空照顧她,拉皮條一忙起來(或是被同志情人追殺的時候)只會把Hayat丟給俗艷又大支的鄰居歐巴桑照顧,爺爺整天只會和她說大話(說實在,爺爺也不在乎Hayat有沒有在聽),媽媽只會管她頭髮長不長,衣服好不好看,畢竟她和她的新老公還有個帶把的「明日希望」要照顧。某方面來說,這樣的環境造就了Hayat從裡到外都成了個社會適應不良的典型:在學校裡她成了個老師不疼、同學不愛的怪咖;雜貨店老闆看她好欺負,會拿巧克力和可樂當「禮物」趁機侵犯她...除了觀眾,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在乎、或是理解Hayat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就像Hayat爸爸最照顧她的行為,也只是送她一個會唱"you're my sunshine"和說「我愛你」的電動娃兒而已。



總之,從來沒有人教Hayat認識這個世界還有這世界的人,因為這些大人其實要不自己就是問題,就是自己就有一堆生活問題處理不完,在這樣的環境下,Hayat又必須面對許多一定得處理的新課題:不管是自己的身體,還是別人的感情。這些新東西為他帶來新的迷惘,而舊的限制讓這些迷惘變成一種壓抑與痛苦,甚至是一種處理上的扭曲(像是Hayat竟然以為像雜貨店老闆那樣「送禮物」就可以解決人際問題!)。隨著電影的推展,我們除了知道Hayat如何自己找到出口(以一種還蠻混亂的方式),也可以了解到作者如何呈現現代化都市的邊緣角落,那種無法跟上、卻又得隨之起舞的生活方式。

這是一部呈現狀態多於鋪陳故事的電影。飾演Hayat的Elit Iscan呈現的那個披頭散髮的形象,讓我回想起小學坐在教室角落那個家裡很窮的小女孩,或許這正是導演心目中典型的伊斯坦堡邊緣可憐人的形象。另外,導演在影片的聲音處理上也十分特別,許多Hayat為主的場面,喃喃自語的聲音總是不斷出現,直到她獲得解脫。許多類似的「畫外之音」安排,都讓這部片除了讓你努力想理解一些隱晦的線索之餘,也多留一絲意猶未盡的餘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