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4

理智與瘋狂、尋得與迷失之間,你需要一場戰爭:The Hurt Locker by K. Bigelow

2004年的巴格達對拆彈小組B連來說,並不是一個好待的地方,之前的小隊隊長被炸彈轟掉餘悸猶存,這次卻來了一個更狠的角色來替代他:上士William James。至今成功拆過873顆炸彈的James,依靠的不止是敏銳的炸彈鼻還有泰山壓頂卻不發抖的巧手,還加上那股會讓同隊弟兄覺得比炸彈還嚇人的不怕死拆彈方式。同袍和長官們不是佩服他的能力、害怕他的爆發力,就是不可思議於他的專注力,不過不管如何看待他,從來沒有人了解他為什麼這麼行,就連他自己似乎也不太了解,他只知道在他的人生中,只有對付不穩定的炸彈,是他人生最能掌握的事情--儘管戰爭下的人生並非完全如此...。

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 2008)】是一部從典型現代戰爭影片題材出發、探討戰爭參與者的心態與戰爭的極端本質的小成本影片,雖然沒有太大的特效處理或激昂的對決場面,卻成功提供觀眾一個高度緊張的思考氛圍。身為魔鬼終結者(導演)的前妻,Kathryn Bigelow的作品往往證明了一個渴望代表作的女性動作片導演,除了擁有掌控動作場面的能力,還需要一個夠有張力的故事,這一點和性別無關,但是像【危】這樣的影片,能在這位硬底子導演手上展現出兩者兼顧的光采,真的很難得。



和一般波灣戰爭背景的影片比起來,【危】片故事格局並不大(就連想裝輕鬆,實際上卻真的輕鬆到沒啥重點的【鍋蓋頭(Jarhead,2005)】場面都比這部片大...),導演和編劇Mark Boal將故事的重點放在B連的三人拆彈小組身上。在他們處理任務以及互動的過程中,作者讓觀眾了解了:戰爭是一種專注的瘋狂,同時也是一種不斷找尋意義,卻又不斷失去價值的過程。故事的主人翁James並不為自己的亮眼拆彈紀錄感到驕傲,但他的心態卻經歷著一次次的轉變循環:拆彈求生,從而視為挑戰自己,證明自己,但是卻在戰爭的矛盾中迷失自己的價值判斷,而在下一項他已不知所以的任務中,James又必須為了最基本的生存,拾回那股瘋狂的專注,然後繼續成為戰爭機器的實踐對象。

【危】的架構為所有經歷過真正戰爭的老兵們(我說的是真正的戰爭,不是那種服義務役的那種的酸甜苦辣,而是秒殺數人不眨眼的真正戰爭),下了一個很貼切的心理註腳。就如同紐約時報戰爭記者Chris Hedges所說的:



"The rush of battle is a potent and often lethal addiction,
for war is a drug"

--War is a Force That Gives Us Meaning, Chris Hedges, 2002.
片頭引用


戰爭作為一個集體性系統化又有點官僚的生命終結與防衛行為,參與者的心理調適很難是暫時的,很可能是涉及終身價值觀與人生信念的一種大規模改造,這樣的改造讓軍人解釋自己的行為,卻也讓他們難以脫離軍人作為生命處理機器的一種角色心態,這也解釋了有些軍人為什麼沒有了戰場,就像是沒有了一切,因為生活並不如你當時那般的專注,卻也那般的瘋狂,你或許再戰爭中失去了一些原本的人生價值,卻也拾得了另一種更有感染力的生活解釋,這可以是一種「癮」,驅使你思考戰場的存在,提供你重回戰場的動力,也讓世界繼續應付不止息的戰爭。

作為一部美國出品的戰爭動作片,【危機倒數】的角色塑造也十分有趣地可以和美國的好戰本性做某種程度的連結,在今日,「為何而戰?」這個答案越來越曖昧的美伊戰爭,【危】片用一場戲十分成功地比喻出了美國充滿自信的正義位置其實是無比尷尬的。James為找尋好友被誰做成人肉炸彈,闖入了一個伊拉克教授家裡,教授以為他是CIA幹員,高興的把他當貴客,但是他的糟糠妻看到白種人就想把他轟出去,這和今日美國以正義和平之名對其他國家侵門踏戶,不過卻也可以名正言順的現象,作了很有趣的批判。

最後提一下主角的演出。【危機倒數】中飾演主角James的Jeremy Renner以往並沒有夠份量的表現,有點蒼老的娃娃臉其實也讓他在這部片挑大樑可能不太有力,但James真的是一個十分有發展性的角色,整部片看起來也真的讓Renner有了生涯最有突破的表現。至少和幾位在本片出場會讓你"wow"一下,後來又因為馬上被幹掉(或閃人)再"wow"一下的名演員(Guy PearceDavid Morse,還有Ralph Fiennes)比起來,我真的要恭喜Renner:你找了一個很好的經紀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