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5

邀請入屋的不止是心有靈犀的純真,還有期待同理心的冷血:Låt den rätte komma in / Let the Right One In by T. Alfredson

對我來說,吸血鬼作為一種文類,或者更廣泛的說:一個梗,通常都會將故事的核心放在不同世界的並置(Juxtaposition):一種生/死世界的並置、一種生活/禁忌世界的並置,一種群體/孤獨世界的並置...。奠基在生命的脆弱和無生世界的敬畏上,吸血鬼題材提供了一種冷酷中思考人性正反面的發揮空間,除了藉由吸血鬼文化的遊戲規則,說故事的人也藉著和世俗體制的衝突與掙扎,讓觀眾/讀者進入一個自給自足、但又超脫現實的刺激世界,讓他們知曉、了解、同情,甚至愛上我們原先認知的那股邪惡。和瓊瑤有得拼的【暮光之城 (twilight, 2008)】系列是這樣、開始從族群題材走向邪教題材大雜燴的影集【噬血真愛 (True Blood, 2008至今)】也是如此,藉由孩童對抗社會成長意識,對比永世殘酷詛咒的瑞典電影【血色入侵(Låt den rätte komma in /Let The Right One in, 2008)】更是成功的點出這類並置架構的動人之處。

在長年被白雪覆蓋的斯德哥爾摩郊區,男主人翁Oskar是個父母離異、缺乏關愛卻又飽受同儕欺侮的12歲男孩,在一對狀似父女的中年男子Håkan與有神祕能力的小女孩Eli,住進Oskar家右邊的套房後,社區開始發生很多冷血又奇異的謀殺事件,而Oskar本身的同儕問題、以及他和有Eli熟識的過程,使得他的認知開始出現了轉變,而家庭與社會關係上都很疏離的Oskar和Eli這個同樣孤獨女孩之間的關係,也有了出乎預料的發展,這些轉變看似改變了Oskar的一生,但是對Eli來說,其實只是另一個令人心碎的詛咒循環而已。

導演Tomas Alfredson和編劇John Ajvide Lindqvist(同時也是原著小說【血色童話】作者)為整部電影建立了一個隱晦同時卻滿含爆發力的氛圍。許多主要角色的背景雖然少有著墨,但是透過畫面的提示以及角色表演出的互動關係(例如Eli一直暗示自己不是個小女孩,這不只是說他是個永生的吸血鬼,還是個性別狀況混亂的受虐者;另外故事處理Håkan與Eli的關係也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一直和讀者暗示兩個小主角之間的關係,雖是出自於一種對自己和對彼此情感上的體會,但更是一種難以改變的宿命,對比故事開場女主角的進駐,以及片尾男主角的離開,這樣的宿命定義了一種心甘情願的無法逃離。

在對於吸血鬼的態度上,故事除了提供一個同情的角度來處理吸血鬼的兇殘與無奈,同時也對比了人類世界雖然不會任意取人性命,但卻更愛透過群體暴力或制度自信控制他人的現實。這樣殘酷的人類世界,比起求生若死的吸血鬼帶來的冷血殺害本能,其實有著更曖昧的合理性,也讓典型的吸血鬼恐怖印象,有了某種程度上的扭轉。

除了敘事策略上的低調張力,影片的視覺風格也十分沉穩。許多十分到位的特效,證明了一部電影裡只要故事給予充份想像的空間,視覺效果不一定要大鳴大放,血腥場面也不用大灑狗血,影片也可以達到十分具有說服力的境地。

片中Eli出手解救Oskar的高潮戲,除了難以超越的優雅殺人場面,也給後來Oskar心甘情願愛著Eli,提供充分的情感理由。另外,故事設定在鎮日白雪藹藹的瑞典郊區,也對於故事風格的定調幫助很大,這一點和【暮光之城】把一堆帥哥美女帶到濕濕冷冷的華盛頓州去發抖演戲,應該有某種異曲同工之妙。兩位小主角的表現很棒,Kåre Hedebrant在冰天雪地的襯托下,將Oskar的壓抑與無奈充分表達出來,更不用說為了Eli這個吸血鬼角色的疏離本質,表現出駭人力量但又令人同情Lina Leandersson,她深邃又圓潤的眼神絕對是你未來回想到這部片時,最鮮明的印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