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談談所謂的怪.癖
俊毛哥一直是我學生時期的精神導溼。
日前他點名我公佈自己的五大怪癖,
讓我鎮日戰戰兢兢,不知如何下筆,
參見過我【真心話大冒險】一文的朋友說不定會認為,
我要是剛好手上有大便,
俊毛哥又在旁邊的話,
俊毛哥會有馬上全身沐浴的需要。
因為這在blog界不知誰帶起來的行為,
具有許多讓我覺得無聊的必要元素,讓我一時真的無法動筆
但是,說實在,我看各位的怪癖看得也蠻爽的。
所以其實應該作些什麼...
不過我不喜歡“怪癖“這個詞,
為什麼不用“癖“就好呢?
“怪“這個字的社會制約意義十分重,
而且具有某種程度的社會價值判斷,
但是仔細想想,
如果這些癖為自己帶來的是更舒服的生活,
有什麼好怪的?
你看,剪平頭多舒服!對不對,
有什麼好怪,只是你(我)不敢剪,哼!
所以以下,我就不用“怪“字了。
大家發表癖文的創意、勇氣與實力,都讓我十分感動,
部落客之間非人際脈絡的連結力量在這裡完美展現,
或許大家哪天可以串連推翻扁政府,
(至少連署把新聞局前任現任兩位院長蓋布袋)
但是大家再精彩,我也不能只對著各位的癖文鼓掌,
引以為報(這樣我會又多了一個癖),
所以還是入境隨俗,
列一下筆者初選之五樣癖
(不能說五大,每個癖都是重要的)
1. 筆者喜歡咬指甲,然後吞下去。
2. 筆者洗澡時會用蓮蓬頭沖鼻孔,最好洗到嗆到,覺得這樣才洗的乾淨。
3. 筆者和人說話不喜歡看他/她的臉
4. 筆者一定要看她/他的臉說話的話,我會一直想看他的鼻孔,希望看到鼻毛。
5. 筆者當真的看到鼻毛了,我便真的可以和對方雙目相交地說話了,因為我想找他/她的眼屎。
ok完成,
我就不列請那些朋友寫自己的癖了,
我不想...you know
5 則留言:
哈!看你談怪癖,倒隱約有一種學術研究制約的感覺。
就像不想和別人撞衫一樣,我覺得「怪」這個字,給人一種自覺與眾不同的快感,尤其在講求大量複製生產的現在,每個人吃的用的穿的看的越來越趨同,多了這個「怪」字,或許也多了一種同中求異的自我安慰吧。
其實大量複製的商品生產思惟只是今日社會階層結構的討論方向之一。
所謂的怪或不怪,除了少數多數之間的區分,秀異觀點的建立還包括了權力關係的鞏固。
當一個人將一般被認為「怪」的觀點自持為一種自我標記時,
常常忘記了這個「怪」只是相對於主流意識所建立的相對詮釋,
於是當自己以其獨樹一格而有某種自我的認同感時,往往沒發現其實自己的“怪“詮釋權並不完全在自己,自己引以為特別,作自己的行為,其實也只是將自己定義在某各社會階層的一種妥協,並不是真正的標新立異。
看看最近有人意圖將「台客論述」的歧視性作翻案其實就是類似的道理,
越想翻轉,其實只是越想向主流妥協,越想向主流妥協,
採用大量複製的商品化大眾性製造,往往便成了主要手段之一,
所以當張震嶽這類人,會開始自己以台為傲時,
其實也沒什麼意義,
他只是想帶動自己認為的台客意義再爭取更多的認同罷了,
更何況當初台客論述受到廣泛的注意,
也是大量複製的商業媒體挑起才有的事。
這裡所談的台客,已經和之前的歷史背景有所抽離,
展現的只是對資本主義主導之權力關係的調適與妥協。
特異獨群也是人,若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為了滿足社交及尊重需要而汲汲取得大眾的認同,或者只是為了想有口飯吃而服膺於資本主義社會運作邏輯之下,會有小酸說的矛盾行為,似乎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我在想,或許真正的怪異份子,也應該有異於常人的需要階層,尤其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應該會在其中佔一個重要的位置。
Maslow五大需求總在社會性需求以及生理性需求的光譜中移動,當談論到自我實現、社交或是自尊需要時,無疑地無法擺脫社會性的脈絡討論之。
不過一如馬思洛索引出的社會心理學取向對於社會性行為的分別總無法完全解釋與提及的,人之所欲的階層化並無法等同於社會架構、階層與權力的階層化。
簡單的說,
有人說怪階層有自成一格的需求階層,甚至有不同取向的自我實現途徑,
但是除非這是在另一個社會脈絡中存在著
(但這個社會脈絡個人認為,即使是被屏除於今日全球化架構之外,或至少是最底階層的非洲社會都不能擺脫),
不然都不能擺脫資產階級與勞動階級之間存在的權力操弄以及階級思惟。
也就是說,再怪的人的需要、實現的途徑再不同,都不能擺脫與資產階級的權力關係,取得“重要影響力“的主要途徑,便不外乎取得一定高度的經濟位置,或者是政治位置。否則一切試圖自外,或者是抵抗的行為,往往只是落入另一個被操縱的可能。
更簡單的說,
想真的怪?去火星吧!
有鑑於留言內容越來越像戴然留言板。
本人建議這些申論題般的對話可以休息囉!
想繼續討論的話,也行啦
不過最好提出些例子,
這樣討論也生動一點。ok?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