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問題:以印度當主題的電影給個英國酷導來拍,會得幾個奧斯卡?Slumdog Millionaire by D. Boyle

【Slumdog Millionaire】可能是今年這類議題在電影題材上最美麗(也最曖昧)的例子之一。至少對於接受西方文化的觀眾來說應該是如此。
改編自印度外交官兼作家Vikas Swarup原著小說【Q & A】的這部【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2008)】故事以一個出人意外、過關斬將答對百萬益智問答節目的主人翁Jamal Malik為中心,以Jamal的觀點,我們看到他從小到現在的生長歷程,是如何以極端的巧合和益智問題交會在一起;故事中看來有點誇張的巧合,對照主角動盪混亂的人生,加上故事裡主角與青梅竹馬幾經波折的愛情主軸,Danny Boyle在這次離開固定製作班底的最新作品,運用他熟練的剪輯與鏡頭張力,讓電影散發出一種宿命的魅力,某方面確實讓人會想到在一些略嫌軟趴的類型電影之前,Boyle在【猜火車(Trainspotting, 1996) 】裡從頹廢故事中散發的那種生命力。
其實電影將原著故事作了不少翻修,除了差異不小的角色個性與關係,小說中討論到的宗教、語言、階級與貧富差距等等屬於印度社會的現實,在電影裡也多是簡單地帶過,不過電影並沒有將原著中的宿命觀做太多的變調,只是將說故事的焦點簡化成主角對於愛情的堅持以及對親情的矛盾。這樣處理其實沒什麼不好,至少你能夠從這裡好好感受故事中那股單純而有魅力、發生在地球另一端的全球化愛情故事;即使這是來自一種十分西方的戲劇情緒思維。所以,要是你喜歡這部電影,我真的推薦你也去找原著來看,你除了可以多一個角度去了解更真實的印度,也可以讀到一個更立體,更具可看性的主角。
看著本片的無政府傾向與地下幫派的氛圍,你實在很難不去聯想到另一部也是生猛有力又發人深省的第三世界背景電影【無法無天(City of Gods/Cidade de Deus, 2002)】不過不同於【無】片行雲流水的大社會敘事角度,【貧】片帶給觀眾的是更多西方媒介對於印度文化的引用與致敬,中間不管是穿插的舊片片段,場面調度,甚至是片尾那段寶萊塢歌舞場面的Homage......當電影結束時,你會回味的將是這些充滿異國魅力的引用與再現,稍微多於故事處理到的黑幫人物以及社會問題。這也正是這些曾是異國情調影迷,現在要執導東方故事的西方作者們,最想、也懂最多的拿手好戲。
本片確實是一部試圖擺脫西方文化,尋求普世動人價值的美麗作品,但是能有多少人能只花十幾年的時間,好好地將另一個文化做咀嚼之後,放出完全屬於原味的芬芳,給全世界的人聞到一樣的香味?即使在這部好看的電影中,我的答案可能還是個問號。在我們眼中這部美麗的【貧民百萬富翁】,也可能只是一部曖昧的西方作品,而我們最令我們喜愛的,正是這股訴說宿命的曖昧。不過,針對這部片的體質與背景。我想【貧民百萬富翁】很可能是2009上半年西方各大評論界的讚譽焦點,不過也有可能是非西方重要獎項中的最大遺珠(希望不是囉!)。
【按】今天看新聞,知道了【貧】片得到了今年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重要獎項,看來我那遺珠的想法,應該是多慮囉!
2 則留言:
Slumdog Millionaire was amazing! And so was Abres Los Ojos/Vanilla Sky!
I've read "Q & A" the novel Slumdog Millionaire was based on before i see this movie, It's great as well!
張貼留言